園區資訊
發布時間:2023-07-05 點擊:290
范家樂 攝
張江科學城的碧波路上,不久會開出一家特別的便利店:你可以在里面點上一份熱騰騰的面條當早餐,面是現煮的,澆頭也能自己挑選搭配。
便利店里的這“一餐飯”,不僅有著濃濃的煙火氣,更傳遞出這座城市的溫度。今年8月,上海允許便利店“跨界”經營餐飲服務。在“一業一證”改革的加持下,浦東這家可現場制作加工熱食并對外銷售的便利蜂首店,將讓“張江男”“張江女”的每日早餐有更多新的選擇。
審批“極簡模式”:從“店等證”到“證等店”
每天早晨和中午兩個飯點,是位于外高橋的便利蜂森蘭匯港店一天里最忙碌的時候。附近的“上班族”都習慣跑過來,拿上一個包子搭配個飲料,或是在菜肴復熱區,自選小菜打包,再掏出手機自助結賬,熱乎又實惠的“一餐飯”就有了。
短短兩年半,便利蜂在浦東就開出了45家門店,這背后,不斷提升的“浦東速度”功不可沒。
都說便利店是“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”,要開出一家,原本至少涉及三類審批。便利蜂綜合服務部的孫琦告訴記者:“之前我們申請便利店會做三個證,一個是食品證,還有二類醫療器械備案,還有一個就是酒類許可證;而且,二類醫療器械的備案、酒證是必須在食品證出來了以后才能申請的,前前后后我們需要來大廳跑四趟。”
改變,從一項全國首創開始。去年7月底,浦東率先推出“一業一證”改革試點。簡單來說,就是把過去一個行業涉及到的多個審批事項,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。以開便利店為例,填寫的表格從9張減到1張;準備的材料從53份減到10份;辦證時間再縮減一半,僅5個工作日。
受益于“一業一證”帶來的改革加速度,便利蜂在張江的首家“跨界”便利店從企業設立到照后許可辦理,走的是“極簡模式”——前前后后只用了5個工作日,一張“行業綜合許可證”就辦妥了,辦事時間大幅壓減。
這幾天,孫琦一直忙著跟進張江新店的開業裝修,“我們之前一般都是店面裝修好了,等發證。現在往往是證出來,等開業,‘證等店’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了”。
改革重心轉變:從“政府側”到“企業側”
在便利蜂森蘭匯港店,一張“行業綜合許可證”已經被掛在了墻上,上面列明的許可項目——食品經營許可、酒類商品零售許可、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,把開便利店所需要的行政審批“一網打盡”。
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注冊許可分局科長吳明說,“一業一證”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它打破了各個部門之間的行政壁壘,“之前我這個部門可能只管自己審批的要素,不需要考慮和其他委辦局的協同。現在則是由牽頭部門來負責整個審批的進程,我們先把30多部法律法規全部梳理好,集成了需要填報的所有基本信息,不僅涉及市場監管,還有衛健委、消防、環保、商務委等”。
緊盯“企業開業”這一件事,僅市場準入環節,浦東就先后推出“先照后證”“證照分離”“一業一證”等改革,有針對性地解決設立難、辦證難、準入不準營等一系列問題。改革的重心,已經從“政府側”向“企業側”轉變。
吳明告訴記者:“原來是政府自己改就可以了,很少會回過頭去,考量企業對改革的感受度。現在我們把改革的著眼點轉換到企業側,就一定要把企業能開門營業作為所有改革的落腳點。這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獲得感,也提升了事中事后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。”
目前,浦東還在體育健身場館、賓館、藥店等43個行業全面推開“一業一證”,改革后的平均審批時限壓減了近9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