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世界的進步,得益于一次次技術的突破。如果說“直立行走”是人類解放雙手的開始, 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原點,那么,人工智能就是一次解放人類大腦的智能革命,將人們從重復性的事務工作中解放出來,并擁有更多時間專注未來、追求意義。
未來很美好:技術突破,規模激增
1956 年的達特茅斯會議,被認為是人工智能(AI)誕生的標志性事件。會上正式確立了人工智能的概念,掀開了人工智能各個研究方向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。2016 年,AlphaGo 擊敗韓國九段圍棋選手李世石,AI 徹底走入大眾的視野。以此為標志,在人類失守了圍棋這一被視為最后智力堡壘的棋類游戲,人工智能開始逐步升溫,成為政府、產業界、科研機構以及消費市場競相追逐的對象。
值此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之際,自動駕駛、工業機器人、智能醫療、無人機、智能家居助手等人工智能產品孕育興起,全球人工智能行業市場規模蓬勃發展。據“廣聞廣識”的數據顯示,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已經增至 2335 億美元。其中,中國市場規模已達1606.9億美元,2017-2020 年復合增長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,預計2021 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有望超過2000億美元。
現實很骨感:“弱人工智能時代”是常態
如果要結構化地表述人工智能,從下往上依次是基礎設施層、算法層、技術層、應用層。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個嬰兒,那么算力就是嬰兒的先天智力,大數據則是嬰兒獲取原始信息的文字庫,而算法則是嬰兒加工信息、領悟知識的思考方法,這三者缺一不可,共同決定了人工智能成長所必須的基本條件。
雖然在金融、醫療、安防等領域均出現較為成熟的解決方案,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仍處于‘弱人工智能’時代,即人工智能只在某些領域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超過人的水平,比如人臉識別、語音識別等方面。所謂“弱人工智能”,也就是“狹義人工智能”,擅長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完成特定的任務,它可以在圍棋和國際象棋方面勝過人類,也可以在X射線圖像中非常準確地發現癌變模式,并將音頻數據轉換為文本。但是,這種能夠解決單一問題的系統面對的所有可能性都是已知的,并不能解決更復雜的問題,也沒有創造性。
強人工智能(通用人工智能)和弱人工智能完全不一樣,通用人工智能是AI可能和我們人類智能有接近的地方,比如推理能力,決策能力。所以,人工智能達到人類水平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,仍然要不斷向前推進,既要重視算法迭代找和技術創新等基礎研究,同時也注重應用端解決方案的完善與集成。
國家有策略:堅持應用牽引、數據賦能
美國因為人工智能起步早、人才儲備量大、基礎研究能力強等優勢,無論是技術還是行業規模均處全球領先地位。中國作為超大市場規模的發展中國家,龐大的消費主體不僅帶來了海量的數據優勢,同時也為人工智能的應用創新提供了廣闊場景。《“十四五”數字經濟發展規劃》提及“堅持應用牽引、數據賦能。堅持以數字化發展為導向,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、廣闊市場空間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,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”
當前,中美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一梯隊。其它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正在快速跟進,其中歐盟、俄羅斯、德國、日本等發達國家則為第二梯隊的主力軍,不同國家的發展側重也都稍有不同。
園區能落地:張江人工智能島,以應用生態為突破
張江人工智能島是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,位于張江科學城中區,占地面積6.6萬平方米,地上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。之所以被稱為島,是因為它是一個處于一個三面臨河的“半島”。
(一)建設思路
瞄準產業痛點
人工智能前途遠大,它如互聯網一般,是當前新技術躍遷最重要的基礎支撐。但從實驗室到產業化,真實有效的場景應用成為產業發展的桎梏。
堅持應用牽引
解決AI企業的場景應用難題,正是建設人工智能島的初衷所在。
發揮人工智能的基建功能
在張江中區打造一個“AI島”,從地域上既可以聯結張江“硅谷”和“藥谷”,打通張江南北創新走廊,也可以串聯科學研究、數字智能、生命健康和科技商務這四大科創集群,實現創新、服務、生態和交通的融合,使張江中區成為驅動整個張江科學城產業升級的動力區。
集成應用場景,打造應用生態
打造首個“5G+AI”全場景商用示范園區,致力于浦東新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建設,對接AI企業,打造全場景、沉浸式服務體驗。
(二)方案落地
發布張江人工智能島體驗中心SEED CENTER
在SEED CENTER的一樓體驗中心,構建了AI+家居、AI+校園、AI+醫療、AI+金融、AI+制造、AI+園區6大體驗區可以充分享受未來生活,體驗中心已經集成了70余家企業、110多個展品展項、15項技術全國首發, “5G+AI”技術在這里更是得到率先應用。
布局“AI+園區”的智能場景
率先開展5G應用,落地智慧安防、智慧停車、智慧能源、智慧生態、智慧商業、智慧灌溉、智慧辦公、智慧消防、智慧清潔等場景,形成真正的“人工智能島”,這項工作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,后續隨著島上客戶的不斷入駐,以及相關產品和技術的更新,不斷完善。
構建行業垂直生態
以龍頭企業牽頭,高校、研究院所與中小企業參與,建立從技術到產業的完整合作生態鏈。島上企業都是生態參與者,相互之間能建立合作關系,釋放人工智能的科技能量,成為張江乃至浦東的產業發動機。
產業孵化,資金加持
2020年7月,“紅杉數字智能產業孵化中心”(以下簡稱“孵化中心”)也在張江人工智能島正式啟用。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孵化器總經理劉珣介紹,孵化中心作為投資聯動的創新平臺,會面向被投企業入駐,為數字智能領域初創企業提供一站式企業投后孵化賦能服務,加強產業與資本之間聯動,支持產業發展。
由“島”變“區”
以人工智能島為核心,以張江中區為主戰場,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,以10萬平米張江人工智能島為“極核”,擴展至空間載體為150萬平方米的張江科學城中部核心區。